成语里的饮食文化

时间:2017-01-07 09:30:43作者:苏言
食谱详情 食谱详情 食谱详情

吃有什么艺术可言?不仅有,而且还是一门深奥的 艺术。这门艺术包罗有丰富的内容,远不是人人都能掌握 的,更不是那么容易全都掌握的。古代乃至现代的知识阶 层,是比较讲究吃的艺术,人们将吃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 艺术享受。

成语美食典故

吃的艺术还充分体现在吃的文学化上,酒令、菜名是 这种文学化的表现,由酒食创作的诗词歌赋更是如此。还 有由古代饮食典故抽象出来的成语、俗语、歇后语等,也 是这种文学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些成语之类的语词,多 带有喻说的性质,有的含蓄,有的明晰,不乏佳品,是中 国语言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食物、食事、厨事、食法等, 还有许多饮食典故,不少都已进人文学领域,丰富了语 言,也为文学输入了营养。

就以食法为例。“惩羹吹齑”,羹以热食为宜,童则 以冷食最佳,有时会被热羹烫着,心怀戒惧,吃冷童时习 惯于吹一下,生怕再烫着。此语出自《楚辞·九章·惜诵》: “惩于羹者而吹童兮,何不变此志也。”后来用于形容心 有余悸、过于谨慎的心态,与蛇咬之后怕井绳的道理同出 一辙;又如,以食事食典作比喻。这类例证特别多,也特 别生动。“三月不知肉味”,这是孔子在齐国听了美妙的 韶乐后的一种感觉,见于《论语·述而》,后来常用于形 容专注于一事而忘却其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是晋代 陶潜不愿逢迎而辞官时所说的一句话,见于《晋书·陶潜 传》,后来成了不愿为官或弃官去职的代名词。又如“尸 位素餐”,意出《诗经·魏风·伐檀》,后来用于指称空在其 位,不谋其政的官吏。再如“折冲樽俎”,出自《战国策· 齐策五》,本意是在筵宴上就能解决战场胜负,后来就用干泛指外交谈判了。

这方面的词语实在太多了,包含的内容太丰富了,真 可谓举不胜举。为了说明它的多姿多彩,提出部分词语, 供读者欣赏:

成语美食典故

一饭干金 一饮一啄 一食万钱

人为刀姐 我为鱼肉 三月不知肉味

乞浆得酒 尸位素餐 小人之交甘若醴

不知甘苦 不辨菽麦 不为五斗米折腰

日食万钱 牛鼎烹鸡 不吃人间烟火食

斗酒学士 以汤止沸 见弹而求鹗炙

孔融让果 甘心如荞 甘瓜抱苦蒂

东食西宿 只鸡絮酒 民以食为天

瓜田李下 瓜剖豆分 过屠门而大嚼

瓜熟蒂落 尘饭涂羹 闭门羹

因噎废食 肉山脯林 投桃报李

肉食者鄙 交梨火枣 饮鸩止渴

折冲尊姐 含怡弄孙 含哺鼓腹

脑满肠肥 沧海一粟 鸡肋

杯盘狼藉 画饼充饥 画脂缕冰

抱蔓摘瓜 和盘托出 瓮中捉鳖

炊沙成饭 炊金撰玉 驾轻就熟

茶薛当酒 茹毛饮血 残杯冷炙

钟鸣鼎食 食玉炊桂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活剥生吞 姜桂之性 食不庆精脍不厌细

栖梧食竹 恶醉强酒 染指

酒池肉林 酒瓮饭囊 浮瓜沉李

望梅止渴 粗茶淡饭 悬羊头卖狗肉

琼厨金穴 落汤螃蟹 煮豆燃豆其

越俎代庖 煮粥焚须 握发吐哺

凿饮耕食 嗟来之食 惩羹吹童

鲍鱼之肆 数米而炊 鲁酒薄而邯郸围

再看看成语.“脍 炙人口”里的两道美食。 “脍炙人口”现在多用来形容 诗、文等为人所称美传诵。这是 因为脍、炙,人之同嗜也。在这里, 脍,指细切的肉;炙,指烤肉。故西汉枚乘《七发》中 说:“旨酒嘉肴,羞厄脍炙,以御宾客。”而在古代,脍 和炙,确是两道美食。脍指切细的肉,肉可以是猪、牛、 羊的肉,也可以是鱼肉,而且常指鱼肉,故“脍”有时又 写成“绘”。春秋吴王阖阎时代,吴王常在吴江行船。宴 用鱼脍,即生切鱼肉白丝,蘸盐、梅(咸、酸味调料)等 吃。吴王把吃剩的洁白的“玉脍”倾倒江中,后来竟都化 为银鱼。故江南银鱼又有“王余鱼”之别名,或称“吴王 脍残鱼”。这种生食鱼丝的吃法今天在江南是见不到了, 但在日本却十分流行,这就是“造”(音:刺古利)或 “刺身”(音:萨西米),也就是生鱼片。 日本近海,所用物料多为海鱼,包括金枪鱼(味最 佳)、三文鱼、油甘鱼、绸鱼、偏口鱼、蜻花鱼、霸鱼、 妒鱼,以及虾和贝类。生鱼片以腹部肉为最肥美好吃, 上脊部为二等,尾部一般不做生鱼片。之所以写作“刺 身”,是因为生鱼片的原料鱼种类多,往往切好后,就在 某一种鱼肉上刺上该鱼的鳍,以示区别。切法又可分为平 造(平刀切)、削造(横刀切)、薄造(线切)、细造 (丝切)、切离造(片离)、切挂造(片连)等,切后在 热水中浸一会儿,除表面多余脂肪,色呈淡白,叫“霜 降造”。“刺身”的摆法又要紧凑,或在长方盘上拼摆, 或在碗中呈山形。一般佐料为:白萝卜丝、苏子叶、苏子 花、小菊花、辣根粉旧本芥末)。吃时还要蘸士佐酱 油、辣椒醉味嘈、本醉或酸梅酱油。 炙,为烤肉。从汉代出土的砖画像上看,多为“串 烤”。古代中原地区食羊肉早于、多于食猪肉,许多褒义词 都同食羊肉有关(如美、羡、羹、祥等),故炙的原料,恐 怕为羊肉,那么,炙实际上就是今天的“烤羊肉串”。 古人之所以寓教于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大背景 所决定了的。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深层的东西,也都一一在 饮食中显现出来。


回到顶部